前陣子 LISA 參加了〈食農教育論壇〉論壇,QA 環節有一位觀眾問道:「有機食材比較貴,民眾看到價格就不願意購買,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今年開始,菜價一直居高不下,到近期的幾個颱風肆虐之下,有機食材也沒有比較貴了……

當時台上的講者是一位在食農教育領域耕耘多年的前輩,他回答了關於有機食材的種種好處,然而這樣的回答卻未必能讓大家改變消費習慣。對多數消費者來說,選購當下的唯一標準往往是「價格」,但其實,要讓消費者真正明白有機食材的價值,最有效的方式不是透過敘述,而是→親自體驗。

LISA 記得有次探訪有機農場,吃到了如四季豆般清香的秋葵,還有生吃就很甜的苦瓜,簡直驚為天人:「這才是蔬菜的原始風味!」不使用農藥的農法,所需要投入的心力、承擔的風險,與大量撒藥再大量施肥的農法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這些天然無農藥的蔬菜,不僅僅是美味,它們代表著更安全、友善的選擇,不僅療癒土地和環境,更療癒了每一個人。

 

LISA 不是農夫,無法用三言兩語告訴大家有機農業的種植挑戰。如:要如何在不灑農藥的情況下,把鮮美的蔬果在被蟲蟲、鼠、猴等生物吃光之前送到你的手上呢?

在了解這些過程後,再重新審視自己做的飲食選擇,你會發現價格反映的是每個人是否在為自己的健康與環境負責。我們或許沒有辦法每天都選擇品質最高的昂貴食材(其實也不一定昂貴),但至少可以嘗試不要總是「選擇最便宜的」,重點還是在於每個人是否用心了解過自己選購和吃下的食材是怎麼送到面前的?

你可以如何開始改變?

❶嘗試一次有機食材:親自體驗它的風味,感受天然的品質。
❷支持友善環境的選擇:不需要每次都選有機,可以從支持友善耕作的本地小農開始。
❸理解價格的意義: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投資,為長長久久的環境永續而行動。

每次購買食材時,我們可以問問:這一餐,為自己和家人選擇了什麼樣的健康與未來💛🌱

你認為健康飲食是一種投資嗎?跟 LISA 分享你的看法!